
史上最低价!储能降到三毛八!

中国储能网讯:
近日,沃橙新能源公开打出了“交流侧0.38元/Wh,家储、工商储、大储一个价,永不宕机,终身质保”的标语。这一价格较沃橙自己2024年创下的最低价0.58元/Wh又下降了34%,更让全行业为之震惊。
01
价格屠刀:从“破局者”到“颠覆者”
此前在2024年9月,沃橙新能源曾首次报出工商业储能系统0.58元/Wh的行业最低价,同时开出“0元体验,账期半年”的优惠条件。当时业内已惊呼这是“自杀式报价”。
2025年8月,沃橙新能源直接将价格砍到0.38元/Wh,击穿各细分场景的价格壁垒。不到一年时间,这把价格屠刀变得更加锋利。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2025年上半年,工商业储能柜入围报价主要集中在0.5503-1.3333元/Wh,平均价格0.8072元/Wh,中标加权均价0.8097元/Wh。
可沃橙新能源0.38元/Wh的报价,甚至还不到今年上半年均价的50%。一位从业者直言:“难以置信。我们电芯成本就要两毛钱,三毛多根本没法做。”
更令业界震惊的是,沃橙新能源在打破价格底线的同时,还承诺“终身质保”和“永不宕机”。在行业普遍提供5年整机质保、10年电芯质保的背景下,这一承诺如同在赌场押上了全部筹码,成为行业“颠覆者”。
02
技术底牌:地埋式储能的降本魔术
面对业界同行的疑问,沃橙新能源董事长徐一尘表示:“这是科技创新带来成本的下降,0.38元/Wh不是价格内卷,是技术革命。”
沃橙新能源的技术底牌,是其全球首款“星曜石”地埋式储能系统。这款深埋地表2米以下的创新产品,是其支撑0.38元/Wh报价的关键。
“地埋式设计解决了三大成本痛点。”徐一尘向业界解释称:地下密闭环境彻底隔绝氧气,无需空调、风扇及消防设备;天然土壤保温使热管理能耗降低70%;军工级防护免除外部箱体成本。
据沃橙新能源技术团队透露,这套系统采用纳米级气凝胶隔离层与多级熔断装置协同作用,实现电芯级、模组级、系统级三重防爆保护。在浙江嘉善县年产能5GWh的数智化工厂里,当地产业集群让配件采购半径缩短到30公里内。
对于“永不宕机”的承诺,沃橙新能源的解决方案是在容量设计上预留20%电池冗余。当主电池组故障时,副电池组自动接替工作。
7月初,沃橙新能源为台升实业建设全球首个地埋式储能项目(150KW/522KWh)已投入运行。但也有业内专家指出,这种新型产品尚未经过长时间验证,其可靠性仍是未知数。
03
成本困局:亏本赚吆喝的商业逻辑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储能电芯平均报价已达0.289元/Wh,系统成本最低也需0.4元/Wh以上。随着近期碳酸锂价格接连大涨,储能电芯价格已呈现上升趋势,系统成本亦进一步上涨。
一位不愿具名的储能上市公司CTO分析认为,以目前的储能价格如果再下行,只有三种可能,要么是亏本赚吆喝,要么是压缩非核心成本到极致,要么就是产品配置缩水。
徐一尘之前曾透露:2024年沃橙新能源推出0.58元/Wh产品时,按1万台出货量计算,即便每台亏损一万元,总亏损也就一亿元。在储能行业,以这个代价换取打响品牌“并不吃亏”。事实证明,该策略已助沃橙新能源斩获近两亿元订单。
而沃橙新能源此次发布的“地埋式储能革命”能否成功,市场终究会给出答案。8月30日,沃橙全球EMC居间人大会将成为一个关键观察点,展示市场对这场“行业实验”的真实反应。并且无论成败,沃橙新能源终究是开辟出了一条新道路。
04
行业内卷:三分之一企业亏本卖?
近两年来,行业内卷和价格战已经蔓延至全行业。据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近期透露,行业里有近1/3的系统集成商都在低于成本价销售,甚至这个比例还在增加。
“当劣币大量以最低价成交进入市场,其实为行业埋下了巨大风险。”田庆军警告,这种状况可能导致三种结果:不按合同配置交付;采用劣质原材料;牺牲售后服务与电站效益。
另有一位储能企业工作人员透露,某知名国有储能企业曾要求公司生产箱体厚度仅1毫米的储能仓,被公司断然拒绝,因为“1毫米铁皮在风吹日晒下,不到5年就会烂掉”。
同时,低价竞争也在损害中国储能企业的全球利益。目前,中国电芯已占全球储能市场的90%,价格战其实就是中方企业之间的相互消耗,这种恶性竞争显然会削弱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优势。
05
反内卷行动:149家储能企业联合自救
2025年8月,储能行业自救行动已经展开。在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储能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中,有149家企业集体响应。与以往不同,这次倡议参与者不仅包括制造商,还有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等项目方。南都电源对此评价:“项目方支持意味着在后续招投标中,‘规范成本价格行为’更可能真正落地。”
其他行业组织也在产业健康发展倡议中直指行业乱象:“明显低于合理成本的报价、与实际能力不符的过度承诺,以及虚假宣传和偷换概念等不当行为。”
政策层面也在筑牢安全底线。8月1日实施的储能电池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包含23项极限测试,被业内称为“最严安全令”。新规将锂电池安全要求从“推荐性”升级为“强制性”,已经为低价竞争划定技术红线。
06
技术破局:储能已进入“三角博弈”时代
2025年,头部企业开始加速开辟新赛道。例如,与传统280Ah电芯相比,大容量电芯能减少30%数量,并大幅降低系统成本。因此,2025年已成为行业500+Ah储能大电芯量产元年,如阳光电源推出684Ah电芯,宁德时代交付587Ah电芯,亿纬储能628Ah超大电芯批量交付等。
2025年,储能技术路线也呈现多元化发展:如新疆建成全球最大全钒液流储能电站;华中首座“飞轮+锂电”混合调频电站投运等。
华为则凭借自身优势推出了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在沙特红海微网项目中,400MW光伏和1.3GWh储能为整座城市提供24小时100%新能源供电,展现出“三倍视在电流支撑仅需10毫秒”的强悍性能。
华为的此番技术突破表明,储能行业的竞争维度正从单纯价格厮杀转向安全、经济、服务的“三角博弈”时代。
07
未来战场:从价格厮杀到全生命周期价值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21.9GW/55.2GWh,同比增长69.4%(功率)/76.6%(容量)。截至2025年6月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96.5GW/231.6GWh。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深化,储能商业模式也将开启根本性变革。如南方电力现货市场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天权”求解器,支持超6000个节点、逾120万个出清变量的高效计算。这为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提供了技术基础。
而广东中赫新能源采用“大投资+精运营+强服务”三位一体模式,计划在华南地区投资布局10Gwh高压独储站。这种模式表明行业已经从设备销售转向全生命周期服务。
正如田庆军建议破除行业内卷的关键在于建立科学评价体系:“从安全可靠性、健康度、运行能效等维度评估,精准区分优劣产品。”同时推动容量电价、调频市场等机制开放,让优质设备通过市场竞争脱颖而出。
总之,面对挑战,一些企业押注技术革命,一些企业陷入生存赌博,而储能行业的战争,远未到终局。
(备注:第三方引用和转载来源于CESA储能应用分会和中国储能网的数据,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一审:刘亚珍
二审:裴丽娟
三审:潘 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