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已读”功能又上热搜,你想要这个功能吗?

今天,微信官方发布了一篇《为什么微信没有已读功能?》的文章,其中提到:
“微信已读功能”这个话题,年年有人问,年年上热搜,年年在辟谣,堪称热搜榜的“钉子户”和“打不死的南方小强”。
同时,微信也在这篇文章中确切表示,“微信从一开始就没有已读功能,以后也不会有。”
与此同时,#微信不做已读功能# 这一话题也登上了社交平台热搜榜单,并再次引起了新一轮的用户讨论。
对此,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在播客节目中表示,微信的存在不是为了增加大家的社交压力,“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最开始大家考虑最多的东西”。
事实上,这并不是微信第一次表示不会做“已读”功能。根据微信的播客内容来看,自2018年开始微信就开始了对“已读”功能的辟谣,并在后续陆续进行了多次。
就近期来看,今年4月也出现过微信客服回应微信开通已读功能的相关话题。
当时的官方回应显示,“已读”会增加信息接收者的心理负担和社交压力,所以从一开始微信就坚定不移地不提供这个功能,以后也不会。
对此,我们也十分好奇大家是想要“已读”功能,还是不想要呢?
参考我们发起的一份简单的投票来看,大部分用户还是不想要这个功能的。
其实网友对这项功能的排斥心理完全可以理解。
对于发送方来说,当消息显示已读,接收方却未及时回复,容易产生被忽视、不被尊重的感觉,陷入焦虑等待中。
而对于接收方而言,看到消息已读提示后,即使当下不方便回复,也会因担心不回复引发误会,而被迫停下手中的事去处理消息,导致沟通负担加重。
用微信官方的回应来说就是:
在微信里,我们把“回应与否”的选择权交回到用户手中,祝愿我们都有在数字洪流中“装死”的自由。
那么大家是否想要这一功能呢?
除了“已读”功能,最近还有博主发文称,若在微信上遇到文件、图片、视频过期时,把手机日期改为接收后的 7 天内就可正常点开。
对此,微信员工 @客村小蒋 发文称“这说法假的有点离谱了”,并表示:
首先我们不是用用户手机本地时间校验的,其次从没点过接收的文件,过期就是过期了。另外,聊天里的图片、视频、文件的过期时间是14天,不是7天,这可能是这个博主所谓的自己试过有用的原因。
这个说法从头到尾都是错的。再提醒下,随意修改手机时间,可能会让你新保存到手机的图片、文件的排序发生混乱,这个操作也非常不建议尝试
对于微信,大家有哪些想要的功能呢,评论区一起聊一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