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苹果限制iMessages功能,或为自家AI眼镜布局铺垫

访客 2025-09-22 14:01:59 37787
苹果公司近期对iMessages功能进行限制,可能意在为其即将推出的AI眼镜做准备,这一举措旨在确保AI眼镜用户在使用消息服务时,能够获得更加顺畅、统一的体验,通过限制iMessages功能,苹果可能试图在其生态系统中创造协同效应,为AI眼镜的推出打下坚实基础,此举反映了苹果在打造封闭生态系统方面的战略意图,以提供更为整合和无缝的用户体验。

本周, Meta 在年度 Meta Connect 上发布了多款新产品,包括第二代雷朋 AI 眼镜、神经腕带、Meta 雷朋 Display AI 眼镜,以及与 Oakley 合作的运动眼镜。

不过,这些 AI 智能眼镜无法实现一个重要功能:发送 iMessages。

苹果限制iMessages功能,或为自家AI眼镜布局铺垫

Meta CTO对此表示,这主要是因为苹果对其 API 的严格限制。

“目前支持的只有 Messenger 和 WhatsApp,这两款都是全球非常受欢迎的消息平台。我们希望能扩展更多功能。所以,你们可以让身边友好的苹果员工建立正确的权限和可访问性。”

苹果限制iMessages功能,或为自家AI眼镜布局铺垫

据悉,苹果没有提供 Android 版本的应用,使用户难以脱离其生态系统,从而鼓励用户选择苹果产品而非竞品。

相比之下,谷歌在 API 集成上更开放、更灵活。

因此有报道指出,很多人认为,iMessage 无法在非苹果设备上使用,是阻碍用户脱离苹果生态的最大原因之一。

苹果限制iMessages功能,或为自家AI眼镜布局铺垫

不过结合此前爆料,苹果此举或是在为其智能眼镜系列作准备。

马克・古尔曼对苹果智能眼镜的研发情况进行了分析。他认为,苹果将在未来 12 至 16 个月内进军该市场。

同时他进一步指出,苹果推出的首款智能眼镜将是无显示屏版本,其定位是与 Meta 的 Ray-Bans(雷朋)智能眼镜展开竞争。

这意味着该款产品将配备摄像头、具备播放与录音功能的音频系统,并需连接 iPhone 以实现数据处理。

苹果限制iMessages功能,或为自家AI眼镜布局铺垫

古尔曼还特别强调,苹果在智能眼镜领域拥有一项天然优势:凭借其品牌影响力,现有 iPhone 用户将很可能主动选择苹果智能眼镜。

此外,苹果还可实现智能眼镜与 iPhone 的深度整合。

这种整合能力及完整的生态系统,被认为可能成为苹果未来智能眼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苹果限制iMessages功能,或为自家AI眼镜布局铺垫

苹果公司获批了一项新专利,该专利名为《非接触式呼吸感测》,很多插图并非 Vision Pro 头显造型,而是使用了苹果智能眼镜风格,不过在专利描述中,关联 Vision Pro 头显。

苹果在专利中,希望在头显 / 智能眼镜的贴近用户鼻子的位置安装干涉仪传感器。干涉仪传感器可以配置为向预期的呼吸气流路径发射电磁辐射,并生成包括用户预期呼吸气流路径中粒子运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干涉信号。

苹果限制iMessages功能,或为自家AI眼镜布局铺垫

这些传感器可以为头戴设备提供数据,从而确定“呼吸频率、呼吸速度、呼吸量、呼吸质量”,以及“用户是通过鼻子还是嘴巴呼吸”,还可以提供有关“吸入和呼出的粒子”的信息,可能会应用于冥想、正念(也叫内观或静观)等场景。

换句话说,苹果的这项新专利能够提高 Vision Pro 头显的健康追踪能力,支持监测用户的呼吸。

苹果限制iMessages功能,或为自家AI眼镜布局铺垫

据悉,苹果目前还在研发一款内置摄像头的 AirPods。

有观点认为,这款产品搭载的红外感应摄像头可用于检测用户所处环境,并将视频数据传输至 iPhone 和 Apple Intelligence,以支持计算机视觉相关功能。

苹果限制iMessages功能,或为自家AI眼镜布局铺垫

鉴于 AirPods 本身已具备音频功能,为其添加摄像头后,这款个人音频设备将有望拥有当前主流智能眼镜的核心功能。

也就意味着,这一概念还可进一步延伸:让配备摄像头的 AirPods 与智能眼镜协同工作。通过多摄像头视角与多角度拍摄,Apple Intelligence 将能获取更丰富的数据。

苹果限制iMessages功能,或为自家AI眼镜布局铺垫

此外,结合 AirPods 现有的高品质音频驱动单元与麦克风,整套系统的音视频体验或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nobu.com/nnobu/3090.html发布于 2025-09-22 14:01:5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新华能源网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