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猪企7月销售量减价低持续,行业仍在底部盘整

近日,多家上市猪企陆续披露2025年7月生猪销售简报。从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新希望三大行业龙头,到巨星农牧、克明食品、大北农、金新农、东瑞股份等中小型猪企,整体呈现出销量环比下降、价格仍在低位的运行态势,显示行业仍未摆脱周期性低谷。尽管生猪期货远月合约价格有所回暖,但现货市场供需矛盾依然突出,行业盈利压力持续。
销量环比普遍下滑,龙头企业表现分化
7月生猪销售数据显示,多数上市猪企销量较6月环比减少,反映出行业在低价环境下的出栏节奏调整。三大龙头企业中,牧原股份和新希望销量环比下降,仅温氏股份实现环比增长。
具体来看,牧原股份7月销售商品猪635.5万头,同比增长13.02%,但环比下降9.5%;新希望销售生猪130.25万头,同比微增3.21%,环比下降2.06%。温氏股份则表现相对亮眼,7月销售生猪316.48万头,环比增长5.24%,同比增长36.22%。温氏股份解释称,销量同比上升主要因前期投苗增加及外卖仔猪策略影响。
除龙头企业外,其他已披露企业也普遍出现销量环比回落。例如,巨星农牧7月销售生猪32.41万头,同比增长44.67%,但环比减少;克明食品子公司兴疆牧歌7月销售生猪4.19万头,同比大增73.88%,但环比下降28.78%,销售收入环比降幅更达38.92%。
销量环比下滑的背后,是行业对低价市场的主动应对。部分企业通过调整出栏节奏、减少压栏等方式,试图缓解价格下行压力。同时,仔猪销售占比的提升也成为企业优化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
销售收入齐降,价格低位运行拖累盈利
尽管多数企业销量同比保持增长,但受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影响,7月销售收入普遍呈现环比、同比双降态势。三大猪企中,牧原股份商品猪销售收入116.39亿元,同比下降10.41%,环比下降9.1%;温氏股份销售生猪收入48.77亿元,环比下降0.87%,同比下降8.72%;新希望销售生猪收入18.02亿元,环比下降3.67%,同比下降24.62%。
价格方面,三大猪企销售均价环比均小幅回升,但同比仍大幅下降。7月,牧原股份商品猪销售均价14.3元/公斤,同比下降21.86%,环比上升1.6%;温氏股份毛猪销售均价14.58元/公斤,环比上升1.32%,同比下降23.06%;新希望商品猪销售均价14.44元/公斤,环比上升1.83%,同比下降23.19%。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8月7日生猪市场价格为14.34元/公斤,虽较7月底略有回升,但仍远低于2024年8月21元/公斤的高点。猪肉批发价格同样处于低位,8月7日报20.45元/公斤,较2024年8月27元/公斤的高点下跌超24%。
价格低位运行直接拖累企业盈利能力。业内人士指出,当前生猪养殖行业已进入深度亏损期,部分中小养殖户加速退出,龙头企业也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在此背景下,行业产能去化进程有望加速,但短期内供需格局难以根本改善。
期货市场现积极信号,远月预期有所回暖
尽管现货市场仍显疲软,但生猪期货市场近期出现积极信号。国内生猪期货主力合约价格自7月中下旬以来持续走强,截至8月7日收盘报14100元/吨,较5月下旬不足13000元/吨的低点回升超过8%。这一变化反映出市场对远期供需改善的预期正在升温。
中信期货分析认为,生猪盘面受反内卷政策情绪影响,波动较大。现货及近月端,存在高均重的库存压力,并且下半年仍处在高位产能的兑现期,价格中枢偏低。远月端,受供给侧减产预期影响,催化远月利多情绪,但预期何时落地为现实,尚需观察。
从行业整体来看,当前生猪养殖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期。一方面,产能去化进程持续推进,部分中小养殖户加速退出;另一方面,龙头企业通过优化出栏结构、提升仔猪销售占比等方式,努力对冲价格下行压力。未来猪价能否有效回升,关键取决于产能去化进度及消费需求恢复情况。
综合来看,7月猪企销售数据反映出行业在周期低谷中的艰难调整。销量环比下滑显示企业在低价下主动调整出栏节奏,而价格低位运行则凸显供需格局仍未根本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