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张家口样本”

访客 2025-08-04 14:08:35 84976
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张家口样本”摘要: 十年,是时间的刻度,也是变革的标尺。作为我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7月29日迎...

为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张家口样本”

十年,是时间的刻度,也是变革的标尺。

作为我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7月29日迎来十周岁生日。从“政策试验田”到“创新策源地”,示范区的意义早已超越单纯的能源技术展示和验证,而是一场涉及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体制机制、认知理念的全方位创新变革,是中国式现代化在能源领域的生动实践。

示范背后,是对接首都、服务京津的责任担当。建成世界首个±500千伏四端环形柔性直流电网工程——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示范工程,一举创造12项世界第一,年输送北京绿电能力140亿千瓦时;建成国内首条直送雄安的1000千伏特高压清洁能源通道,打造贯通京畿的“绿电大动脉”,年输送绿电能力210亿千瓦时以上;2015年至今可再生能源总发电量3478.64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2.8亿吨,为筑牢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守护绿水青山贡献坚实力量。

示范背后,是助力产业升级、推动绿色转型的积极作为。看电源装机,累计新能源并网规模从2015年的842万千瓦增至4243.5万千瓦,位居全国非水可再生能源地级市前列;看电网支撑,张家口已建成电网送出通道6条,总接入能力3800万千瓦,位居河北省第一;看绿电消纳,“绿色电力+绿色算力”推动大数据产业与绿电深度融合,拓宽绿电消纳场景,为全国率先探索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替代新路径。

示范背后,是串珠成链、聚链成群,打造产业生态的先行先试。以国家能源集团为代表的综合性能源企业、以恒源新能为代表的开发企业、以明阳为代表的风电设备企业、以汇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企业等众多上下游企业协同共生,打造出“热带雨林”式产业集群和创新生态。截至目前,31家新型能源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落户示范区,形成覆盖风电整机、叶片、塔筒、高效光伏组件、先进储能设备等领域的产业链条,风电主机年生产能力达到1500台,风电叶片年生产能力超过1000套。全国首条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半自动化生产线建成投运,抢占氢能装备制造制高点。在产业集群创新生态下,中国电科院新能源主动支撑控制技术、运达20尺5MWh智能液冷储能系统、亿华通燃料电池固定式发电系统、明阳构网型风机并网技术等系列技术的研发,为可再生能源破局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示范背后,是打破制度藩篱,开创全新发展范式的勇敢探索。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府+电网+发电企业+用户侧”四方协作机制,累计交易绿电约100亿千瓦时,减少企业和用户电费支出约25亿元,成功开创大规模绿电市场化交易先河;创建“省部级协调推进机制”,解决了一批跨区域、跨层级难题,形成央地联动、合力攻坚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示范背后,是改善民生、赋能经济发展的为民情怀。聚焦新能源助农产业发展,累计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112个135.9万千瓦,2492个行政村通过光伏扶贫电站享受新能源收益。位于张家口张北县的德胜村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可持续脱贫致富的马铃薯种植产业“金豆豆”,打造效益可观的民宿旅游产业“银窝窝”,“种”下一片可长期稳定增收的光伏发电项目“铁杆杆”,将新能源项目、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探索美丽乡村建设之路,实现年集体收入大幅增加。

十年探索,示范带来的是认知的改变。它证明了绿色与发展可以同向而行,打破了发展与保护对立的传统思维。当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当张家口的可再生能源助力冬奥会实现碳中和,这些实践正在重塑整个社会的发展理念。

十年探索,示范区最宝贵的产出不仅是看得见的风机和光伏板,还有那些“看不见”的制度创新,以及一整套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一种模式从萌芽到成熟,一个产业从追随到引领,这背后是对创新规律的深刻认知。面对非线性进程的新能源变革之路,示范的意义恰是提供了探路、试错、纠错、总结、复制、推广的可能。

当示范区的“围栏”逐渐消失,当“试验田”的经验转化为普遍实践,十年,不仅是发展的节点,更将成为新的起点。

文丨张子瑞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cnenergy)

责编丨李慧颖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