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第七大沙漠治理率达40%,实现绿色转型的更绿的沙漠愿景
中国第七大沙漠的治理率已经达到40%,实现了“更绿的沙漠”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努力,人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如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对沙漠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和改善,这一成果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也为未来的沙漠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十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16日至1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召开。在库布其沙漠一处新能源大基地里,作为与会嘉宾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对外关系官马科斯·蒙托罗·阿卢埃并没看到他想象中的荒芜沙漠,而是欣赏到绿意盎然的秋景以及银光闪闪的光伏板。
9月16日,库布其沙漠中银光闪闪的光伏板。杨净毓 摄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曾被外界称为“死亡之海”。20多年前,当地民众因不堪忍受沙尘暴肆虐,开始主动求变。
1999年,内蒙古第一条穿沙公路建成,南起鄂尔多斯市锡尼镇,北至巴彦淖尔市乌拉山镇,库布其沙漠“沙进人退”的历史开始逆转。25年后,这条公路总里程达4247公里,两侧绿化带像绿色绳索,将沙漠牢牢固定。
2014年,库布其沙漠生态治理区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立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2017年,库布其沙漠治理作为中国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被写入联合国宣言。此后,鄂尔多斯设立了国际荒漠化防治技术创新中心和院士工作站,推动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共赢。2023年,第九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启动“沙特百亿棵树灌木种质工程和立体光伏治沙工程”合作项目,库布其治沙模式开始惠及全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傅伯杰表示,如今,库布其沙漠的治理率,已从本世纪初的4.6%达到现在的40%,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执行主任伊丽莎白·穆雷玛表示,今年是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作为中国的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在长期治理中逐步实现‘更绿的沙漠’。”
“夏秋之际,绿色是库布其沙漠的基本颜色。”多年在库布其沙漠从事治沙工作的亿利公益基金会秘书长贺鹏飞告诉记者,即便是在库布其沙漠腹地,现在也很难看到连绵不断的大沙丘。
“现在我们有意不去治理一些小沙丘,以吸引游客到此体验沙漠的美。”贺鹏飞说。
如今,鄂尔多斯防沙治沙经验正逐步走向世界。鄂尔多斯市副市长吉日木图表示,目前鄂尔多斯与20多个国家建立技术合作,向非洲、中东等地区输出一系列智能治沙装备,助力全球荒漠化防治。
作者:访客本文地址:https://www.nnobu.com/nnobu/2958.html发布于 2025-09-18 14:36:35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新华能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