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谁在牌桌、谁将出局?电芯厂商产能拉满能否持续,关键在2026!

访客 2025-08-17 15:13:36 24129
谁在牌桌、谁将出局?电芯厂商产能拉满能否持续,关键在2026!摘要: 中国储能网讯:近日,记者通过企业发布的财报以及实地探访了解到,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远景储能等企业的产...

中国储能网讯:

近日,记者通过企业发布的财报以及实地探访了解到,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远景储能等企业的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订单量激增至需排队等候,有企业感叹“客户加价也排不了单”。

这一现象背后,是政策驱动、市场需求爆发与技术迭代共同交织的产业变局,也预示着行业竞争格局的深度重构。

头部电芯企业这波“产能拉满”能否持续?价格战是否会延续?关键在2026年!

谁在牌桌、谁将出局?电芯厂商产能拉满能否持续,关键在2026!

图2025年1-6月中国储能出海订单规模

01

从“躺不平”到“卷更狠”,头部企业产能为何一夜拉满?

整个2024年,锂电产业链前期的产能扩张引发的产能过剩仍是行业关注和热议的话题。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4年国内储能锂离子电池新增规划年产能达1116.38GWh,而2024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仅为77.3GWh,2024年全年,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在301GWh左右,产能明显过剩。

然而,2024年下半年以来,尤其是2025年二季度,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海辰储能等头部企业储能产线却全线满负荷运转,甚至出现“排队等芯”现象似乎让行业有些“看不懂”,一边是过剩,一边是产能拉满,这种反差背后有三大原因。

首先,抢装潮下的短期爆发。

2025年年初,136号文件规定,6月1日前并网的存量项目可享受“差价结算机制”,这一政策调整直接引发新能源开发商的“时间焦虑”,大量项目集中在“531节点”前抢装,直接推高储能需求。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5年1-6月,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达21.9GW/55.2GWh,同比增长69.4%(功率)/76.6%(容量),“5.31”节点带来的抢装潮致使今年5月储能新增装机较之去年同比大增超过300%。

其次,海外储能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2024年海外储能市场多点爆发,中国企业凭借规模效应和高性价比产品斩获了195.6GWh订单,进入2025年,欧洲户储去库存结束,电价高企叠加分布式能源发展,美国因关税战需求前置,中东等新兴市场储能需求持续增长,中国储能企业“一骑绝尘”,在海外斩获大量订单,推动产线高速运转。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5年1-6月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226GWh,同比增长97%,排名前9为中国企业。

第三、技术换代导致产能结构性失衡。

储能市场上,2025年,以314 Ah为代表的300+ah电芯在全球大储、工商储、户储等场景全面替代280Ah,市占率超65%,另外,500 Ah+电芯进入量产倒计时,280Ah老旧产线被迫“技术性”退出,有效供给缩水。

三大因素叠加,使得储能电芯头部企业产线产线拉满,订单接到手软,产能排到年底,部分基地24×7人机连轴运转仍然“欠单”。

谁在牌桌、谁将出局?电芯厂商产能拉满能否持续,关键在2026!

02

一超多强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头部企业产能拉满反映出的现状是行业竞争格局分化,马太效应加速。

近两年,储能行业极度内卷之后,市场份额向具备技术、渠道、供应链优势等综合实力的企业高度集中,头部企业凭借在持续爆发的海外市场布局实现了市场份额的卡位,而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第三梯队则因技术迭代和产线升级跟不上掉队“断档”。

在2025年1-6月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排名中,进入前9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亿纬锂能、中创新航、比亚迪、海辰储能、瑞浦兰钧、国轩高科、远景动力、楚能新能源。

上述企业中,宁德时代无疑是王者的存在,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以43.3GWh的新增储能出海订单/合作规模以及27.03%的市占率遥遥领先,充分彰显其在储能领域不可撼动的龙头地位。

其在今年1月和2月在阿联酋和澳大利亚市场分别斩获的19GWh、24GWh大单屡次刷新行业大单记录。

亿纬锂能、海辰储能、远景储能等第二梯队电芯厂商则通过今年以来与系统集成商达成的大体量订单完成深度绑定,从而保障稳定的订单,实现市场的卡位,瑞浦兰钧则通过深耕户储领域,实现了在户储市场的品牌和份额占领。

为满足全球客户激增的订单需求,这些头部企业成为了新一轮产能扩张的主力军。

2025年1-6月,国内共新增84个储能锂离子电池生产制造项目,设计年产能1124.7GWh,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远景能源、欣旺达、瑞浦兰钧等锂电头部企业纷纷“官宣”产能建设项目新进展。

其中,宁德时代上半年在福建、山东、河南、重庆等地的锂电扩产项目达9个,规模达327GWh,包括山东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扩建项目、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三期、四期项目、山东时代储能及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设计年产能均为60GWh,宁德时代东营零碳产业园项目、罗源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一期)设计年产能也达到了60GWh。

此外,中创新航在福建、四川、江苏、湖北的新增产能超85GWh;瑞普兰钧在重庆、浙江新增了75GWh产能扩张项目;比亚迪在广西、山东、广东、湖南实施了4个扩产项目,规模达46GWh。

谁在牌桌、谁将出局?电芯厂商产能拉满能否持续,关键在2026!

03

电芯会涨价吗?价格战还会打吗?

头部企业订单爆满是否意味着在供需关系变化之下,储能电芯价格会上涨?电芯价格如果上涨是否会传导到系统集成层面?

这也是目前行业热议的话题,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引发电芯涨价的舆论导火索是前一段时间锂价在4-6月间从7.41万元/吨跌至6万元/吨以下触底,并在7月快速回弹至6.665万元/吨。

对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电芯的影响,头部企业也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宁德时代表示,目前,宜春锂矿项目生产经营正常,已按要求提前向宜春市自然资源局递交了延续申请材料,另外,公司有锂矿资源战略储备,也与供应商签订了长期协议,能够较好地应对碳酸锂价格的波动。

瑞浦兰钧相关人士也表示,依靠青山集团在原材料供应链方面的优势能够应对锂价价格的影响。

远景储能相关人士则表示,此轮锂价的波动不同于2023年的剧烈波动,而且盐湖提锂技术已经成熟,供应链环节不会有很大波动。

尽管有报道称系统集成商接到电芯涨价的通知,但多家头部企业明确表示坚持长期主义,保交付,不会因订单爆满而坐地起价。

从目前的价格情况看,国内280Ah电芯和314Ah电芯均维持在0.25-0.33元/Wh,均价0.3元/Wh左右,价格趋稳。

随着头部企业新增有效产能的逐步释放以及产线、技术降本的持续推进,电芯价格上涨的幅度和持续性将受到制约。

但系统层面的价格战则仍在继续,6月23日,中国能建2025年度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集中采购项目开标,集采预估总量25GWh,其中以0.37/Wh创4小时储能系统报价新低。

随着国家层面“反内卷”政策导向日益清晰,行业协会与产业企业“反内卷”,储能领域的内卷将在未来得到有效遏制。

国家层面,2025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加强产能监测预警、防范无序发展,同时强化专利侵权与市场垄断惩治,以政策硬约束倒逼行业回归技术竞争轨道。

2025年7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着重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为行业健康发展指明方向;

8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其中特别强调,保障各类企业公平获得创新资源——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力度,依法规制破坏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

行业协会方面,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8月13日发布《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 促进储能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征求意见稿),截至目前已有152家企业参与此次倡议,参与企业集中涵盖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级电容器、储热、PCS、BMS、储能系统集成商、智能装备、温控系统、消防系统、设计规划、施工安装等产业链和供应链单位。

在前十名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中有九家积极参与了本次倡议,在前十名储能系统集成企业中有八家企业参与本次倡议,意味着协会发起的本次倡议获得了储能产业链企业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有望逐步形成行业共识与自律。

谁在牌桌、谁将出局?电芯厂商产能拉满能否持续,关键在2026!

图中国锂电池企业海外产能布局

04

订单潮、产能拉满会持续吗?

与多家头部电芯企业的交流中,一个基本事实是,多家企业产能排满到年底,但对于未来市场的判断,有的企业表示有点“看不清”。

未来的市场需求趋势和竞争格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首先,国内外储能市场强大且持续的需求是肯定的。

国内方面,强制配储政策退出后,储能市场需求转向“东数西算”算力基础建设及火电灵活性改造,据机构预测,2027年全球数据中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将突破69GWh,2030年达300GWh,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超80%。

今年以来,全国共有25个省(市、自治区)在政策文件中提出了2025年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划目标达86.6GW,以山东为例,其2025年储能装机目标达5GW,较2024年增长200%,政策红利也将成为需求爆发的直接催化剂。

另外,国家和地方今年力推的虚拟电厂、零碳园区等场景将成为储能应用未来的增量市场。

国外市场看,海外市场因高补贴、高毛利、高溢价成为头部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2025年1-6月,中国企业斩获总规模160GWh储能订单,同比+220.28%,其中中东37.55GWh,澳大利亚32.31GWh,欧洲22.81GWh,三大市场成为中国企业主要出海目的地。

受贸易战和高关税影响,上半年对美国的订单仅3.84GWh,同比2024年65.8GWh骤降89.96%,但可以看到,中美贸易休战再次延长,也让看衰美国储能市场的企业看到了希望。

从产能角度看,目前美国和欧洲电池产能均在扩张,但扩速远不足以满足需求,2025年,美国国内电池产能仅满足约6%的需求,基于海外关税等不确定因素及本土化要求,未来中国企业在海外产能规模和交付能力将成为未来海外市场竞标中“门票级”指标。

至2025年6月底,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远景动力等32家中国企业在海外共投产+在建+规划了72座电池/储能系统集成生产制造基地,产能达796GWh,主要集中在美国、匈牙利、摩洛哥、西班牙、德国、东南亚等国家。

从技术层面看,新一轮淘汰赛和竞争格局或在2026年见分晓。

这是因为500Ah+电芯产品量产进程正在提速,其中亿纬锂能628Ah电池也已于2024年实现量产,远景储能于今年5月量产500+Ah电芯,宁德时代也于今年6月宣布在行业首个量产下一代被舆论聚焦的587Ah电芯。

随着越来越多的500 Ah+电芯量产,这些产品良率、安全性能如果能做到≥90%,将实现对于未来电芯市场的替代,首当其冲的将是280Ah老旧产线将被迫集中退役,带来新一轮产能的“技术性”缺口。

314Ah电芯的行业生命周期也将在500Ah+产品集中量产并且性能指标得到市场验证后被缩短,毕竟314Ah电芯对于280Ah电芯的产能和市场的快速替代也就一年多的时间。

而392 Ah/472 Ah作为过渡型产品,凭借“产线复用”优势将在500Ah+产品未能完全成熟的一段时间内占得先机。

从招投标市场看,600+Ah电芯已经走进央企招标项目中,7月30日,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电工时代628Ah磷酸铁锂电芯物资采购公告发布,有业内人士推测,该招标针对的是亿纬锂能628Ah储能电芯,这也意味着,500Ah+电芯将在应用环节实现落地。

未来,在500Ah+电芯产品产业化进程中,对企业的综合实力将提出更高要求,这些包括技术研发、安全设计、生产制造能力、资金链等,技术迭代跟不上,产线切换不及时将淘汰出局,也将带来一二线企业新一轮市场格局重塑。

编后语:“产能拉满”只是表象,真正决定生死的是技术迭代速度、海外交付能力等等。

2025 年的储能电芯赛道,正从“全面过剩”惊险跃迁到“结构性短缺”——留给二三线企业的时间窗口已经不多了。

(备注:第三方引用和转载来源于CESA储能应用分会和中国储能网的数据,请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一审:刘亚珍

二审:裴丽娟

三审:潘 望

谁在牌桌、谁将出局?电芯厂商产能拉满能否持续,关键在2026!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