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弘正储能杨晓光:工商业储能的未来趋势--储能认知革命持续

中国储能网讯:
7月24-25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河北省钒钛行业协会等主办的2025全国液流电池产业发展大会暨第五届全国新型储能技术及工程应用大会在成都圆满召开。
大会以“聚焦液流电池技术创新,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针对液流电池及新型储能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展开充分探讨,分享前沿技术路线、上下游供应链体系、智能化系统集成方案、创新商业模式、技术标准、示范项目应用案例以及新产品与解决方案。
在7月24日下午进行的工商业储能系统专场中,弘正储能(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晓光做了题为《工商业储能的未来趋势--储能认知革命持续》的主题报告演讲。
以下内容根据大会发言整理提炼,仅供参考。
大家下午好!前面几位专家和嘉宾已经把工商业储能该有的东西讲得差不多了,我也就不按照我的课件讲了。
今年上半年工商业受到一些影响,不管是136号文以及相关电价政策也好,变化是比较清晰的。我自己一直在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前面几位嘉宾都比我熟悉。换句话说,工商业到现在来看,今天前面几位嘉宾很多是上海或者上海周边出来,来到了四川成都做报告。站在江浙沪的角度,把江浙沪的情况用一两句话简单概括一下,纯集成企业和生产企业目前为止留下来的非常少了,换句话讲,工商业可能就和前面几位嘉宾提到的肯定不是传统的设备,如果后期没有服务能力,没有运维和运营这两重的服务能力,可能还会淘汰相当一部分。现在看北京,看上海展,还有其他地区性的会议来看,工商业储能的属性来看,也跟前面几位专家所提到的,跟同行所提到的,它一定是资源化标准化的设备,服务于各式各样的场景,通过我们数字化的能力,把运维、运营这两个故事讲得下去,服务是可得的。基本上就把工商业未来怎么走?什么样的企业能服务好大家?或者未来工商业已经建完的存量工商业和未来增量工商业往哪一个方向发展。我争取把时间再压缩一点。
五年前我们开始做工商业时也有很多问题,那会儿对它的理解和认识是不到位的。弘正储能今年上半年做了500多个项目,小的只有1台,1台里有台区的,别看只是1台,但是功能一点却不简单。大一点十兆瓦、几十兆瓦时的工商业项目也在做,换句话说,目前为止单独的工商业储能已经脱离了“峰谷套利”这四个字,如果只用这四个字来形容工商业储能,不管前端调研、后端运维运营这块都受到了影响。
整体来看,大电芯,大PCS,大电压等级肯定是趋势,这是硬件端的。目前工商业储能也一直在徘徊,未来是不是要进入587ah,或者未来684ah,目前也没什么结论,各位同行可以集思广益看这个事情。
今年政策发生的变化比较大,包括我们现在在看北方的电价政策,之前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政策,包括136号文出台的各个省市的光伏政策,未来储能的玩法越来越多元、综合了。如果没这块能力,只能提供设备,就跟提供光板一样,其实还是比较卷的。
市场方向,我延续了刚才几位专家所提到的产品理解,产品一定要足够数字化,数字化服务的不管是AI问答也好,预测算法也罢,我就不展开描述了。我给我的客户不仅提供硬件设备,还要提供未来简单的运维,可得的运维,低成本的运维、运营。我们现在讲源网荷储等,以及之前各式各样的场景,现在已经完全融合在一起,光伏、储能、充电站,包括原来用户侧资源的应用都整合在一起了。目前弘正有百十号的研发人员是为此服务的,不管是本体设备还是远端运维算法,还在大量算法人员进来,保证弘正在这个行业里还能给大家服务得上,服务的好。我不敢讲弘正是多么牛的企业,只是讲未来在这个层面上我要把服务get到底,这是很清晰的。
有了产品,产品只是目前系统的一部分。产品形成系统以后,储能产品扮演的价值,峰谷套利可能只是一部分。未来场景可能更加丰富一些。从四川政策来看,还可以结合虚拟电厂的政策做一些综合。 投资商以及运营商来看,一定要看得见的是其运营属性,用户用它时不会受到电价特别大的影响,这块也是看得见的。
“一种产品多个场景”就不展开讲了,还是那句话,它一定是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板块的大融合。今天是峰谷套利,明天是峰谷套利加容量管理、需量管理、需求侧响应,哪一个价值更优,这个逻辑也很清晰,不是靠大量运营人员来参与,而是通过我们的算法智能实现。
安全预测方面也很清晰,通过相应的算法,用电芯的大数据做特征值提取,特征值提取后做智慧应用,要把这些东西用好。现在做电芯的,做系统的都离不了这一块。当然这一块也需要大量的投入。
硬件也就不多讲了,硬件差异化越来越少。目前存在BMS内做特征提取的应用,这块会产生差异化,这个差异化只有用了才知道。所以未来硬件端的变化,类似于光伏组件到一定程度差异化是有限的,未来差异化都在本地边缘安全的投入上,第二部分是云端的预测安全和基于负荷预测的价值实现。目前为止针对分布式光伏的动态预测也在做响应研究,并且导入到未来的自动策略里。
BMS的2.0,我们自己的一些想法,仅一家之言。我们认为未来BMS2.0硬件的算力,本地化轻量化的算法都会注入,与远程大数据处理时间尺度上是不一样的,这个地方思路是比较清晰的。
产品的迭代的安全算法不需要大家出任何费用的,是本来厂家应该提供的服务,我们会在BMS本地端设备里面做更多的工作。目前弘正BMS2.0硬件端本地算力提升了4倍以上。
云端也不多讲了,云端预测,除了原来云端界面外,每时每刻都在提供相应的算法服务,实现预测性维护,这个运维出来的新结论会逐步导入到系统里面去的。安全类的成本会不会叠加到我的成本去。
走着走着,能留下的企业一定是数字化公司,不然没法做更好的服务,包括售电公司和虚拟电厂运营商沟通储能的时候,如果没有这块的理解可能都打不到工商目录里面去。
算法支撑来看,目前为止有十几个算法,接近两年的时间了,这块在系统里做了很多笔录。年末会对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会免费开放给运营商。要把服务做到底,这是相关的平台,这个地方也不多讲了。
总结一下,工商业储能未来的商业化,我们认为未来市场空间是巨大的,因为储能价值用好了赚钱,用不好甚至还亏欠。未来运营和运维端通过我们的算法把大量重复的工作替代掉,重复性的分析工作通过平台分析掉、解决掉,自己处理掉,这是我们未来的方向。大家如果对储能修改有更好的想法可以保持沟通,如果到上海大家可以到弘正储能看,我们从产品端、服务端一直支撑到底。
谢谢各位!
一审:刘亚珍
二审:裴丽娟
三审:潘 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