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既懂电池又会炒碳的储能“绿领”是如何炼成?

访客 2025-08-01 17:43:48 80882
既懂电池又会炒碳的储能“绿领”是如何炼成?摘要: 中国储能网讯: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一场以绿色职业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

中国储能网讯:

在“双碳”目标驱动下,一场以绿色职业为核心的产业变革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19个新职业中,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电能质量管理员等绿色职业占据三席,标志着我国绿色职业体系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这些被称为“绿领”的新兴职业,正以每年近20%的增长速度,构建起支撑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梯队。

既懂电池又会炒碳的储能“绿领”是如何炼成?

我国绿色职业的发展轨迹清晰可见,2015年版《大典》首次标识绿色职业,2022年版增至134个,覆盖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2024年新版《大典》将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等纳入绿色职业序列。这种动态调整机制,既反映了国家战略的演变,也印证了市场需求的激增。以福建省为例,当地就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并引导人才向绿色产业聚集

在顶层设计层面,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18所高校获批设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这种教育布局的调整,直接呼应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储能技术专业学科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4年)》,彰显出培养复合型“绿领”人才的战略决心。

数据显示,“双碳”领域人才需求近百万人,但当前从业者仅约十万,缺口显著。这种供需失衡在储能行业尤为突出,在长三角地区某头部储能企业2024年校招计划显示,储能系统工程师等岗位人才供给不足,简历投递量远低于需求。值得关注的是,绿色职业的收入水平颇具竞争力,初级职位年薪普遍在10万至25万元之间,资深技术专家年薪可达50万元以上。

既懂电池又会炒碳的储能“绿领”是如何炼成?

人才结构失衡问题同样值得关注。除技术研发岗位外,碳排放管理员、ESG咨询师等新兴岗位需求激增。有数据统计,ESG报告编制岗位需求同比增长超60%,同时具备GRI标准认证的专业人才稀缺。这种复合型人才短缺的现象,在储能电站运维领域同样存在——既要掌握电化学储能系统原理,又需熟悉电力市场交易规则的跨领域人才,目前市场供给量仅达需求量的42%。

在储能电站运维领域,新职业标准体系正在加速构建。重庆市发布的《分布式电化学储能电站运维技术规范》具有里程碑意义,该标准明确要求运维人员需具备“系统工作原理、设备性能、安全风险防范、应急处置流程”等核心能力,并须通过专项培训取得合格证明。这种标准化建设,为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以某200MWh储能电站项目为例,运维团队需同时处理电化学储能、功率变换、能量管理三大系统。日常工作中,运维人员需通过SCADA系统实时监控1500余个数据点,运用AI算法预测电池衰减趋势,并在电网调峰指令下发后30秒内完成功率响应。这种技术密集型的工作特性,要求从业者兼具电气工程、材料科学、数据分析等多重知识背景。

在职业发展路径上,“绿领”群体呈现出明显的跨领域特征。某新能源企业人才梯队数据显示,35%的储能系统工程师来自传统电力行业,28%具有IT背景,19%由化工领域转型而来。这种人才流动趋势,印证了复合型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既需要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绿色材料应用等硬技能,也要具备碳排放核算、ESG体系应用等软实力。

既懂电池又会炒碳的储能“绿领”是如何炼成?

高校层面的人才培养正在突破传统学科边界。北京科技大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构建的“可持续材料—低碳冶金”双通道培养体系,将课堂延伸至宝武集团等20余家产教融合基地。学生需在本科阶段完成至少两个实际项目的全流程参与,这种“沉浸式”教学模式使毕业生具备直接对接企业需求的能力。

社会层面的培训体系同样在加速完善。国家电网下属培训机构开发的“储能运维虚拟仿真系统”,通过1:1还原真实电站环境,使学员能在虚拟场景中完成故障处置训练。经过该系统培训的运维人员,设备故障识别准确率提升40%,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传统培训的65%。

在职业转型方面,企业内部培养机制正在发挥重要作用。宁德时代实施的“绿领转型计划”,为传统化工、机械领域员工提供6个月脱产培训,内容涵盖储能原理、智能运维、碳交易等模块。2024年该计划首批学员中,83%成功转型为储能系统工程师,企业因此节省招聘成本约1200万元。

尽管发展势头强劲,绿色职业仍面临多重挑战。在标准体系方面,虽然重庆等地已出台地方规范,但全国统一的储能运维职业资格认证尚未建立。有调研显示,63%的从业者认为当前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偏差,41%的企业反映招聘时难以准确评估应聘者实操能力。

全球竞争力培育同样紧迫。在欧盟碳关税(CBAM)实施背景下,储能企业“出海”亟需既懂技术又通晓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某光伏企业海外项目负责人透露,其团队中同时具备德语能力、碳管理认证、储能系统设计经验的员工,薪资水平较单一技能者高出85%。

既懂电池又会炒碳的储能“绿领”是如何炼成?

面对这些挑战,政策、教育、产业三方的协同创新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本科专业目录显示,除碳中和科学与工程外,智慧能源工程、碳储科学与工程等22个绿色专业完成首批招生。这种教育供给侧改革,配合人社部“技能中国”行动对绿色职业的倾斜支持,正在构建起覆盖“基础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的全链条培养体系。

在这场绿色革命中,“绿领”不再仅仅是职业标签,更代表着一种面向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方式。当储能电站运维管理员在深夜调整充放电策略时,当碳中和工程师在实验室优化材料配方时,他们共同描绘的,是一个更加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未来。这种职业选择,既是对个人价值的实现,更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一审:刘亚珍

二审:裴丽娟

三审:潘 望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