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储能场景的边界消失中,户储与工商储将何去何从?

访客 2025-07-26 19:03:18 5692
储能场景的边界消失中,户储与工商储将何去何从?摘要: 中国储能网讯:长期以来,储能行业存在一条泾渭分明的技术鸿沟。一边,是50Ah、72Ah为代表的小容量电芯,体积小、易集成...

中国储能网讯:

长期以来,储能行业存在一条泾渭分明的技术鸿沟。

一边,是50Ah、72Ah为代表的小容量电芯,体积小、易集成,专为家庭有限空间而生,满足日常用电的细水长流;

储能场景的边界消失中,户储与工商储将何去何从?

另一边,则是280Ah、314Ah等大容量电芯,高能量密度、低单位成本,适用于工商业削峰填谷、电网调频等大规模场景,宛如重装利器。

二者泾渭分明,各守一隅,构成了“户储”与“工储”之间看似牢不可破的技术壁垒——不同路线、不同架构、不同供应链,几乎泾渭不交。

然而,技术的地基正在松动。大电芯不再固守“高阶场景”,它正悄然下沉,从屋顶到车库,从家庭到厂房,一场从核心元件开始的剧变,正在悄然重塑储能版图。

01

技术革命:大电芯与DC/DC的合流

如今,“一芯通万景”的通用模组逻辑全面铺开,储能行业的底层范式被迫改写,第三代技术体系的“通配钥匙”已然插入门锁。

大电芯为何能发起这场突围?因为它的优势,是“打破式”的:在一个5kWh的家庭储能系统中,采用50Ah电芯需要30多颗,而280Ah/314Ah电芯仅需5~6颗即可完成。

电芯颗数骤降,带来的是结构的极限简化、BMS的轻量化与系统集成的工业级进化;数量变少、故障点更少、热管理更稳,制造更像模块组装而非工程堆砌。

同时,标准化尺寸让它在户储与工储之间实现模组共享、产品通用、系统复用,一颗电芯撑起一整条供应链的贯通力。

但光有“大”,还远不够。过去困扰大电芯在小型系统中落地的“世纪难题”——一致性偏差导致性能退化、电压匹配难以适配多级系统、放电路径刚性无法灵活配置——一度让它在户储场景中无用武之地。

而DC/DC技术的成熟,正是这场战役的破局关键。它不再是单一的变换器,而是嵌入每个电池簇的“智能调度官”。

主动均衡打碎“木桶效应”;独立调压解决“电压耦合”;精准放电管理推翻“最弱决定系统”的铁律——每个模组不再是负累,而是拥有独立意志的“最小作战单元”。

储能场景的边界消失中,户储与工商储将何去何从?

于是,“大电芯 + DC/DC”的组合不再是“拼技术”的工程升级,而是一场“改体系”的范式重写。

它让储能产品从定制结构走向平台模组,从手工搭配进入流水复制,从场景割裂迈入“全景打通”时代;它像当年的安卓系统,打破封闭生态、构建开放接口,为整个行业提供“可复制、可适配、可迭代”的新底座。

这不是渐进式演化,而是革命性洗牌;不是细节优化,而是战线重构。

技术的钥匙已插入锁孔,但能真正打开行业大门的,是那个率先在户储市场把它做成产品、跑成规模、打出口碑的玩家。大幕拉开,谁是第一个吃到变革红利的人,已经有了答案。

02

瑞浦兰钧:率先破壁者,登顶户储之巅

就在这场技术革命悄然萌芽之际,市场已用脚投票。

据多家权威机构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户用储能(含便携式)电芯出货排行榜上,一个“非传统”的名字异军突起——瑞浦兰钧,以压倒性优势拿下全球第一。

储能场景的边界消失中,户储与工商储将何去何从?

这不是一次偶然的冲顶,而是一场长达六年的体系化演进所结出的战略果实。

它定义标准,也打穿全线。2019年,当户储市场仍处萌芽期,瑞浦兰钧便敏锐押注,率先推出50Ah磷酸铁锂电芯,打造首个爆款,奠定行业尺寸标准,从“游戏参与者”跃升为“规则制定者”。

此后,其产品线如同手术刀与攻城锤并举:小电芯矩阵(50/72/100Ah)长循环、紧凑设计,精准命中高品质导向的欧洲市场;大电芯阵容(280/314Ah)主打极致性价比,横扫亚非等成本敏感型新兴市场。在全球两大典型场景中游刃有余,构建起横跨品质与规模的“双轮驱动”。

储能场景的边界消失中,户储与工商储将何去何从?

它深耕生态,绑定头部玩家。与其广撒网,不如深耕“一号客户”。瑞浦兰钧并未采取“人海战术”,而是绑定行业最强系统集成商——阳光电源、德业新能源、固德威等五大巨头悉数在列。

在欧洲市场,被消费者追捧的五大户储品牌中,有三家都搭载了瑞浦兰钧电芯,这种“用最强带最强”的策略,不仅形成头部示范效应,更在品牌心智中打上了“高品质默认配置”的烙印。

它靠产品立信,更靠口碑筑基。6年全球实战零重大事故,全线产品通过TÜV莱茵、UL 1973等国际认证,甚至攻克最苛刻的日本市场要求,形成全球畅行无阻的“黄金通行证”。

它穿透B端,也渗透C端。系统品牌的口碑,最终传导至终端用户;品牌效应的积淀,形成反向强化飞轮——瑞浦兰钧不只做“幕后心脏”,更做市场公认的“品质锚点”。

这一切,最终穿透到了经营端。

2025年7月21日晚,瑞浦兰钧(0666.HK)披露盈利预告——一个值得行业侧目的数字战报正式出炉:

上半年,瑞浦兰钧录得收入约93亿元至98亿元,同比增长22.4%至29.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收窄至0.5亿至1亿元之间,较去年同期的6.58亿元大幅收窄超九成。

数据之下,是战略与执行的双轮驱动。动力与储能电池产品的出货量持续放大,为收入增长提供了坚实底座;资源整合与制造端的结构优化,显著抬升整体毛利水平;与此同时,降本增效的体系化落地,也在费用侧形成有效管控,压缩冗余、释放效率,让每一分投入都跑出更高产出比。

这是一次“穿越式反转”:产品端打出爆款,市场端兑现规模,经营端收获兑现。这场由技术穿透到生态、再由生态传导至财务的闭环,正在稳稳闭合。

瑞浦兰钧没有等待,不曾试探,工商储的战旗已举,户储之后,第二战场的总攻已经打响。

03

不止于登顶:瑞浦兰钧的全场景雄图

在瑞浦兰钧的战役剧本中,夺下户储王座,只是第一幕的落子;真正的大场面,还在更广阔的疆域等待揭幕。

储能场景的边界消失中,户储与工商储将何去何从?

下一步,他们没有犹豫,也无需铺垫,而是直接抬起那条已经在户储战场上杀得血雨腥风的280Ah/314Ah产品线,调转枪口,对准中小工商业市场打出一记干净利落的“平移突袭”

不需重新设计、不必重构链路、无需再做市场教育,那套在户储领域早已打磨成熟、跑通量产节奏的技术底盘,此刻已整装出征、原型不变地全线铺开。

更关键的是,这场横向推进,并不是独角戏,而是集团军作战;一批已在户储中高度绑定的系统集成商、逆变器厂商与渠道伙伴,正将共平台战略从家庭客厅无缝延伸至厂房屋顶与园区配电间。

整个客户生态也在随之迁徙,从“品牌搭载”进化为“平台绑定”,从“战术联动”升级为“战略共谋”,瑞浦兰钧不仅在出货,更在掌控上游决策,真正成为行业“打法制定者”。

与此同时,中小工商储这个曾经被大量传统厂商视作“难啃骨头”的灰色地带,正在因为能源政策、绿电指标、电价机制的多重推动,快速裂变为新的高地。

传统架构成本高、集成难、交付慢,一旦从“千户千面”进入“万户同构”,灵活性与规模化的双重需求正在合流,而这正是大电芯 + DC/DC 模组式结构最为擅长的场域。

储能场景的边界消失中,户储与工商储将何去何从?

从降低并联风险,到解耦EMS接口,从压缩布线工程量,到提升系统容错性,它所构建的是一种“平台即产品”的通用制胜框架,不仅效率碾压,安全性更高,制造更可控、交付更可复制。

此消彼长之间,瑞浦兰钧的优势正在形成系统性压制:它有打过硬仗的产品体系,有撑起千万出货的产能平台,有一呼百应的客户协同链,还有对“全场景演进节奏”的精准预判与提前布局。

别人还在试探产品边界,它已全面进场;别人还在讨论适不适配,它已开始清点份额;别人刚写好PPT,它已经签下了订单、开出了发货单。

而这,仅仅是第二战场的起手式。

数据中心的备用系统、电信基站的边缘节点、工业园区的削峰填谷、微电网的自治微单元……每一个新兴储能场景,都是下一块拼图;而瑞浦兰钧没有另起炉灶,而是继续沿用它那套“一芯多景”的大电芯模组方案,把“全场景复用”从口号做成路径,把“电芯共平台”变成行业共识;它不是在打新仗,而是在打通统一战线。

别人还在按场景造产品,它已用同一个产品,平推所有场景。

真正的全场景霸主,从来不是产品最多的那一家,而是能用同一个模组,统治最多战场的那一个。

04

结语

在“一芯通万景”的新时代,瑞浦兰钧的目标绝不止于户储第一。他们的真正雄心,是凭借对技术革命的深刻理解和已建立的“体系化”绝对优势,成为覆盖户用、工商业乃至更广阔储能应用的全场景解决方案领导者。

今天的户储王座,只是他们预定的下一个、也是更重要的王座的前奏。这场由大电芯引发的革命,才刚刚开始,而瑞浦兰钧,已经站稳了浪潮之巅。

一审:刘亚珍

二审:裴丽娟

三审:潘 望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阅读
分享